女性高爱潮有声视频,少妇被粗黑进进出出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,国产成人综合第一精品

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貿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本網快訊  >   正文

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 臺媒:五四精神在臺從未斷絕

2009年05月04日 15:53 來源: 字號:       轉發 打印

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五四運動浮雕

 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綜合臺媒報道,時值五四運動90周年,臺灣各大媒體紛紛推出專題文章,追思五四精神,臺灣各界有識之士也紛紛發表感言,尋找兩岸對五四精神認知的交集點。臺各界認為,五四精神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語言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是五四運動以來一代又一代青年矢志追求并為之奮斗的宏偉理想。

  臺灣《聯合報》:臺灣紀念五四重拾熱血與熱心

 

胡適紀念館位于臺北市南港區“中央研究院”院內,由故居、陳列室和墓園三部分組成。

  臺灣《聯合報》專題文章稱,五四運動一萌芽,便在臺灣落下了種子。

  臺灣政治大學臺文所所長陳芳明表示,點燃臺灣新舊文學論戰火把的張我軍,在1920年代赴北京求學時受胡適啟發,被稱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。從1949年起,五四人物如胡適、傅斯年、羅家倫、臺靜農相繼赴臺,對臺文化產生深遠影響。

  臺灣文訊雜志總編輯封德屏認為,五四精神在臺灣從未斷絕。此次文訊雜志梳理62位五四人物史料,從舊書攤中找到當年大量“禁書”,發現即使在臺灣白色恐怖的年代,仍有許多讀者在黑暗中點起五四的燭光。

  柯慶明表示,五四精神陳義甚高,正因如此我們更應紀念五四,因為這時代需要的就是理想!封德屏則認為,這個時代紀念五四讓我們重拾五四精神的熱血與熱心!

  臺灣“中央社”:五四精神深刻影響臺灣

 

    臺灣大學校園中傅園里的“斯年堂”,是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、教育家。曾任北京大學校長、后任臺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的墓園,由漢白玉石筑成。

  日前,臺灣“中央社”推出“五四人物在臺足跡” 專題報導,從多方面展示五四人物對臺灣社會各個層面的深遠影響。 

  報導稱,文學多元、民主制度在臺灣扎根,五四運動思潮功不可沒。研究五四運動甚深的臺灣民間史學家秦賢次表示,雖然當時臺灣被日本殖民,但海峽兩岸仍能相互往來,有些舉家遷往大陸,如散文作家許地山;有些則是來來去去,如賴和、張我軍等。這些人都以白話文寫作,成了五四思潮進入臺灣的重要橋梁。臺灣光復后,大量滯留大陸、受五四思潮影響的臺籍學生返臺,對臺灣人民思想的啟迪也起了很大作用。

 

五四人物許地山

五四人物張我軍

  報導還稱,五四對臺灣高校的影響甚巨,臺灣大學以傳承五四精神、提倡自由學風為名,是當年臺大校長傅斯年立下的基礎。

  報導稱,五四運動90周年,對臺灣的影響仍在發酵中,不只是胡適公園、傅鐘、賴和紀念館等有形紀念而已,更重要的是,靠著“我手寫我口”,型塑臺灣多元文化的可能性,至今未停。(羅煜明)

 

  相關鏈接:臺當局舉辦多場活動紀念五四運動

 

位于臺北市陽明山仰德大道上的林語堂故居

  由臺當局“行政院文建會”和臺北市政府主辦、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和文訊雜志社規劃執行的“青春的飛揚,思想的萌發—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”與系列活動,5月4日至31日在臺灣圖書館、五四名人故居及紀念館與網上同步展開。

  執行單位指出,這次展覽共展出62位五四人物超過300幅珍貴照片、40件私密書札手稿、150冊珍本書刊,是從海內外30多個圖書館、臺灣五四人物紀念館、臺灣文物收藏家聯合提供,規模空前,極具參觀價值。 詳細>>

:
    關于我們 | 本網動態 | 轉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系我們 | 版權申明 | 法律顧問
   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
   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
   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