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高爱潮有声视频,少妇被粗黑进进出出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,国产成人综合第一精品

ad9_210*60
關鍵詞:
中國臺灣網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時政新聞

【治國理政新實踐·廣西篇】廣西南丹縣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觀察

2017年06月15日 13:08:18  來源:廣西新聞網-廣西日報
字號:    

  “一礦獨大”變多業并舉

  ——南丹縣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觀察

  廣西新聞網-廣西日報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蘇宏流

  南丹縣經濟強在“礦”:有色金屬總儲量達1100萬噸。南丹經濟瓶頸也在“礦”:“一礦獨大”極易受市場影響,轉型升級難。

  以往礦業打個噴嚏,南丹經濟就感冒。今年卻出現了可喜變化,在有色金屬價格波動大的情況下,1-4月,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.8億元,工業總產值完成58億元,財政收入完成3.48億元,同比分別增長10.1%、50.8%和81%。

  “近幾年,我們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,推動縣域經濟在逆境中突圍前進、在陣痛中轉型升級、在艱難中換擋增速,逐步將‘一礦獨大’提升為多業并舉!笨h委書記韋永山說。數據統計顯示,南丹的三產比例從2010年的11∶68∶21,調整到2016年的12∶46∶42;有色金屬占工業產值的比重,下降了22個百分點。

  思路一換天地寬

  當前,南丹最火熱的建設項目是丹泉特色小鎮,投資50多億元,集白酒釀造、工業和休閑旅游、特色小鎮為一體,是縣域經濟“集大成者”。

  項目的實施者丹泉集團靠有色金屬起家。副總經理覃建良說:“以前有色金屬價格一下滑,企業就舉步維艱,必須轉型發展新產業!痹摷瘓F投資近30億元,對生產基地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進行升級改造,形成了一、二、三產業聯動一體化發展格局:醬香酒產能達8000噸,居全國第三;投資3.5億元建設的天然藏酒洞,年接待游客110多萬人次;優質高粱、小麥生產基地,惠及近千農戶。從賣礦到賣酒,再賣旅游、賣文化,丹泉成為南丹縣域經濟從以礦為主到多業并舉的典范。

  針對礦業經濟一家獨大的局面,南丹提出“三區二城一縣”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,即打造中國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示范區、中國白褲瑤協調發展示范區、石漠化地區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化示范區;打造黔桂走廊國家園林城、名酒文化城;建設避暑勝地特色旅游名縣。“跳出單一依靠礦業的傳統思路,統籌推進現代農業、新型工業和全域旅游!笨h長覃康平說。

  思路一換天地寬。在芒場鎮巴平一帶,世界最大洼地梯田氣勢磅礴,萬畝農田四季不閑、四季皆景,種植有彩色水稻、油菜花等,豐收的同時引來游客。全縣建設了13個現代特色農業(核心)示范區,其中綠稻花海休閑農業(核心)示范區形成了生態稻米、紅心獼猴桃、休閑觀光農業三大產業,是廣西首個以糧食為主導產業的示范區。

  打造廣西首個跨省旅游、縣域經濟合作示范帶。5月26日,南丹與貴州省荔波縣簽署跨省縣域經濟發展合作協議。與獨山縣合作成立旅游聯盟,在景區開發、資源共享、基礎共建等方面加強合作。僅廣東-南丹-荔波旅游線路,每年就吸引超過10萬游客進入南丹。

  短短5年,南丹打造了兩個4A級景區,以及一批國家級工業旅游、農業休閑旅游景區景點。近年該縣的游客人數、旅游收入均呈兩位數增長。以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,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2%。

  新園區帶動多元化發展

  要破解“一礦獨大”困局,必須走工業多元化道路。該縣采取“帶狀組團、一區多園”模式,新組建集白酒產業園、碳酸鈣產業園、大理石板材產業園、水泥建材產業園、食品加工產業園、中草藥加工產業園等“六園一體”的龍馬工業園,搭建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平臺。

  碳酸鈣深加工是工業園的重點產業,顯示出強大競爭力!把b修房子不用再打線槽、刮灰、涂漆,用PVC板材一次性搞掂。”5月23日,南丹某公司負責人黎祖付向記者介紹產品。該公司是全區最先進的碳酸鈣深加工企業之一,年產碳酸鈣粉體30萬噸,食品級鈣粉體5萬噸;具備年產40萬平方米PVC高分子板材的生產規模,是區內第一家能生產該產品的企業。

  南丹已探明碳酸鈣儲量超過2500萬噸,含鈣量達99.6%,品質居全區前列。依托優勢資源,園區引進7家深加工企業。園區管委會主任唐進說,7家企業差異化發展,核心產品有建筑板材、食品添加劑、納米級高品質粉體、3D打印等。

  2016年,龍馬工業園實現工業產值30億元;今年1-4月,實現產值13.53億元,極大改善了南丹工業產業結構。

  傳統礦業華麗升級

  地上林木蔥蘢、水中魚兒暢游、頭上藍天白云,可以游泳、打網球、踢足球。這不是度假山莊,而是南方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,它完全顛覆了冶煉企業給人的傳統印象:近年在環保的投入超過2億元,廠區綠化投資超過1億元;利用廢氣每年生產硫酸60多萬噸,蒸汽余熱每小時可發電近7000千瓦時,廢水處理后排入人工湖成為一景。

  10年前,這一帶散布20多家小冶煉廠,效益低、污染重。如今,5000多畝土地上,只剩南方有色一家,年產值超過85億元,是國內環保水平最高、綜合效益上佳的冶煉企業之一,是南丹礦業轉型升級的典范。

  “礦”始終是南丹經濟發展的根基,該縣依托有色金屬資源稟賦,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工業園區,推進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。

  打好環境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戰。該縣壯士斷腕,關、停、并、轉54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、產能低下的小選礦、小冶煉企業。實施一批廢棄資源綜合回收技改項目,綜合回收冶煉廢渣中的錫、鋅、銅、鉛等,綜合回收工藝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。余熱發電、尾氣回收、冶煉廢渣處理技術日臻成熟,“三廢”達標排放并循環利用,其中廢水處理達到飲用級排放,重復利用率94%以上。

[責任編輯:齊昕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