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高爱潮有声视频,少妇被粗黑进进出出在线观看,亚洲欧美v不卡在线,国产成人综合第一精品

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貿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  >   臺灣頻道  >   時政  >   正文

臺灣“反課綱”政治角力不停手

2015年08月06日 08:14 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:       轉發 打印

  

    臺灣“立法院”就反課綱達成共識

  臺灣“反課綱”學生占領教育主管機構至今快滿一周,事件在持續爭議中不斷演進。8月4日,臺“立法院”民進黨團、臺聯黨團稱,經過2小時協商,朝野黨團同意建議“教育部”立即啟動“高中以下課程審議會”進行課綱檢討,2015年度教科書由各校自由選擇。但“反課綱”的學生們并不滿意,8月5日上午宣布將頂著強臺風蘇迪勒繼續在“教育部”前聚集,并聯絡廠商提供帳篷,打算撐過周末。

  距2016選舉投票不到半年,“課綱微調”已成為觀察選情的一個風向標,這場風波還遠未平息。

  民進黨急撤 怕不利選情

  7月31日,民進黨“立法院”黨團連署提出召開臨時會,要求立即撤銷新課綱,并點名“教育部長”吳思華辭職下臺。但在4日的朝野協商談話會上,民進黨有所退讓,不提吳思華下臺,立即撤銷新課綱也變成“暫緩實施”,而后甚至撤銷召開臨時會的提案,準備退場休兵了。

  據島內輿論分析,民進黨態度突然轉變,并不是響應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的呼吁“疼惜孩子”,而有著精細的利益考量。

  一方面,臺灣大部分民眾對高中生“反課綱”的荒謬理由無好感,而民情將會反映到選票上。最近的島內民調數據顯示,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支持度已在接近中。這讓民進黨意識到,“反課綱”若再持續,可能不利選情;而且課綱問題一旦進入“立法”機構處理,可能又會帶來一連串的麻煩事,因此準備撤案。

  另一方面,“反課綱”學生情緒已十分激動,此前有“反課綱”的學生林冠華在家中燒炭輕生,后又傳出有人要循林冠華的路。若再激化此議題,恐生意外。這樣的變數對綠營目前穩定的、大幅領先的選情未必有利。分析認為,民進黨及蔡英文此刻收兵,是想勸退學生,回到溫和的選舉策略。

  有臺媒評論一針見血:蔡英文挺“反課綱”,想收割,又怕被割傷,一路走來,見機行事,發言也舵隨風轉,恰恰證實民進黨從中取利的機心。

  “臺獨”史觀讓“娃娃們都瘋了”

  “反課綱”抗議活動時間雖不長,其本質卻一早已顯露。

  據臺灣媒體報道,過去這幾天,97歲的“臺獨”大佬史明到島內“教育部”廣場向學生宣揚“臺獨”;民進黨主席蔡英文4日凌晨趁著月黑風高到現場探視學生;綠營大佬游錫堃、姚嘉文也都到現場!胺凑n綱”學生拿著民進黨的捐金,接受他們的“調教”,講出荒謬的“臺獨”史觀,無怪乎有媒體評論說,“反課綱”是“臺獨”政黨這幾年在校園將“臺獨”往下扎根的“驗收”。

  可笑的是,“反課綱”學生、北區高校聯盟發言人王品蓁日前對臺媒表示,如果臺灣課綱微調一事傳到國外去,被日本政府知道,他們會不會憤怒?會不會覺得不公平?

  “反課綱”學生林致宇日前在接受臺媒采訪時說出“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嗎?就像性工作者,有可能為了經濟等因素而下!边@樣令人痛心和驚愕的言論。

  這樣的說法,連外媒都看不下去,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4日刊文指出,若“反課綱”運動成功,臺灣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慰安婦是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地區。作家李敖在微博上批判“反課綱”學生的言論大開倒車,“娃娃們都瘋了!”

  但民進黨卻很淡定。對于新課綱加強說明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歷史,民進黨人竟認為這是對歷史作“價值判斷”或“歷史論斷”,應讓學生“自己作判斷”。島內正義之士指出,歷史及教育問題要聽從少數高中生的指揮,實在難以茍同!

 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呼吁,課綱問題不應該演變成政黨或政治力量的對決,請各政黨和政治人物把手拿開。但“臺獨”勢力不會罷手。當課程審議委員會進行課綱檢討時,“反課綱”學生、“臺獨”勢力一定會有新的“要價”。

  “饒過孩子,饒了臺灣”

  “反課綱”能走到這樣荒腔走板,說明參與的中學生歷史觀、世界觀已被深綠“洗腦”。這些年輕人從小讀的是“去中國化”課本,外加綠營多年前就進入校園活動,透過演講座談等方式散播“臺獨”觀念,把“臺獨”史觀與“皇民”心態植入校園。有島內輿論指出,這些學生表面上是在爭取受教權,實際已淪為“臺獨”的馬前卒。在學生背后,可以看到民進黨、“臺聯黨”、北社及“黑島青”等“臺獨”政黨社團的影子。

  臺灣主流輿論、學生家長都深感痛心與憂心,更對政黨不斷向孩子灌輸“抗爭有理,違法無罪”的觀念而憤怒,他們紛紛呼吁綠營拿掉幕后操縱的“政治黑手”,“饒過孩子,饒了臺灣”。有臺灣網友說:“若反對黨執政,也是這么搞么?這樣的輪回臺灣要怎么辦?他們得受法律處分,就是示威也得守法。”

  前有“太陽花”,后有“反課綱”,臺灣的政治生態正在發生著變化。有專家指出,當臺灣社會越來越政治化,“臺獨”意識可能演變成許多抗議與沖突,超出可辯論的空間,更可能給兩岸關系帶來不確定的傷害。(記者 汪靈犀)

互動社區
熱帖| 博文
關于我們 | 本網動態 | 轉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系我們 | 版權申明 | 法律顧問
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
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
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